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

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带动群众增收

发布时间:2022-11-19 17:20:0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茶房乡村头村属云南省临沧市云县6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距乡政府驻地14公里,距县城33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年平均气温13至16℃,年平均降雨量1400至1500毫米,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全村森林覆盖率达73%。辖区总面积约5.5平方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82户,常住人口1102人,有耕地面积961亩,林地3657.15亩(森林覆盖率达73%),有茶叶1860亩(其中:古树茶4680株),户均茶叶面积6.5亩,有核桃4826亩,种植蚕桑255亩,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42人,现已全部脱贫。

云县茶房乡村头村新寨自然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紧扣群众增收致富,严格按照县委提出的乡村振兴“四定工作法”,出清单、编规划、订方案、抓项目、建机制,全面谋划并推进村头新寨自然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确定“美味乡间新寨、村头茶乡乐园”的规划理念和“一园四区”的功能区块定位。“一园”:村头新寨乡村旅游产业园;“四区”: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区、亲子游乐体验区、特色餐饮综合服务区和茶文化体验区。围绕问题清单确定以“政府+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和措施推进建设。围绕人的清单,引进云县大寨实业有限公司为新型经营主体。云县茶房乡村头村新寨自然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用“党建+四方主体+红色线路+乡村旅游”联动推进的方式,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园、亲子游乐园、红色线路教育基地、庆典活动基地。

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共谋发展

党建引领,一体谋化,围绕“四个”清单,择优确定经营主体—云县大寨实业有限公司。搭建3个平台,一体推进。搭建“政府+企业”合作平台。政府以现有的资源、资产和财政性资金项目入股合作,企业按双方确定认可的规划结合市场导向投资开发;搭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平台。依法依规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定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搭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平台。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劳动力为社员,负责与企业对接联系,实现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和发展创业。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近年来村头村党总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政治功能,不断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主心骨”作用,始终把加快茶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村”的发展理念,依托古树茶资源优势,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多措并举,狠抓落实,落细落小抓实茶叶产业支撑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一是强化茶园管护,提升茶叶品质。村头村党总支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主动宣传动员群众加强古茶园保护,禁止农户对茶园使用农药、化肥,并根据节令适时进行修剪、整形、除草等,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同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实施低产茶园改造1600亩,促进茶园提质增效。二是强化龙头带动,提升茶叶加工转化增值能力。多年来,村头村茶农大多以鲜叶方式进行销售,造成茶农收益偏低,为有效增加茶农茶叶销售收入,村党总支想尽千方百计,着力在培育茶叶加工企业上下功夫,成功培育了云县忠诚古树茶厂等一批茶叶加工厂,并以云县忠诚古树茶厂为依托,发挥帮带作用,定期不定期组织全村茶叶加工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开展茶叶加工技术指导和服务及加工厂房、设备改造,进一步提升茶叶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有效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三是强化创新发展,提升茶叶产业发展组织化水平。为推动全村茶叶产业发展,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忠诚古茶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适时对茶园管护、茶叶采摘、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专业知识和技术进行组织化培训,让茶农掌握茶叶采摘、管护、生产加工技术,并对鲜叶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不断提高茶叶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有力促进茶叶增效,农民增收。

四方主体联动推进协作发展

政府主导立足优势科学定位。立足气候区位优势,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定位“一园”。村头新寨分茶路方向距云县县城33公里,时间车程约40分钟,海拔2003米,年平均气温16℃,生态环境优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避暑、休闲观光,定位为乡村旅游产业园,并结合乡情民风及资源区位实际,确定“美味乡间新寨、茶乡村头乐园”的规划理念。立足资源优势,分区块布局,规划“四区”。在209亩的现有水果基地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区,在20亩的运动场用地建设亲子游乐体验区,在50亩的村庄预留用地建设特色餐饮综合服务区,在周边的茶园规划二期的茶文化体验区。经营主体对接市场自主经营。企业按照审定的规划和市场导向,充分结合村头新寨气候、区位、自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色优势,投资开发、自主经营。村委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头村委会以企业投资开发形成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聚焦,用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在新寨自然村易地安置点进口预留用地和公路右侧水果基地建设付费观光、付费喊泉、星空民宿、直播卖货(综合用房)等,自主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户劳务收益共享开发成果。在开发中,通过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系和实施,劳务用工优先提供当地富余劳动力务工就业。并通过企业带动,周边群众在特色农工产品销售、直播带货、农家乐上实现产业收益。

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组织化

新寨自然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通过注入红色元素、推出红色套餐,与茶房乡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成红色线路,集中展示革命老区风采。以“党建+扶贫”,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力”。围绕全县“1556”思路,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按照“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发展思路,“双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把握特色化、产业化发展方向,整合资源要素,用足用活政策,一是抓实产业保增收。按照管好三棵树(茶树、核桃树、果树)、种好两棵草(龙胆草、烤烟)、建好三基地(优质特色水果基地、古茶树保护基地、生态茶园基地)的“323”产业发展思路,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即:管理好2000余亩的茶树,3000余亩的核桃树,500余亩的桑树;种好100余亩的烟草,1000余亩的龙胆草;建好240.6亩的桑树种植基地,管护好500亩的古茶树保护基地,建好新寨养殖示范基地;二是强化就业稳增收。充分发挥村党总支书记“领头雁”作用,立足茶叶产业优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创办忠诚古树茶厂,并培育成就业扶贫车间,解决就近就业问题。采取“党支部+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模式,组织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2期117人次,输出劳动力。通过扶贫车间就业、输出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形式,实现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乡村旅游产业主导持续推进

村头新寨自然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以革命老区为红色线路,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定位,以巩固提升新寨自然村美丽村庄为基础,以对接市场为方向,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促进绿美乡村建设为目标。推广住户轮值积分制、“三小园”管理制、规划管控责任制、落实“帮扶”增收制、延伸拓展产业配套制“五项机制”,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在对接市场上,按一期、二期有序推进,从风格风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巩固提升;在区块开发上,综合考虑茶房万亩油菜花、万亩高优生态茶园等产业观光,综合研判、综合考量,有序推进、不断拓展。全面谋划抓对接市场,千方百计抓产业发展,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攻坚克难抓点破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茶房乡 吴泉)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