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高盛2022年亚太医疗保健论坛召开 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受关注

发布时间:2022-11-16 17:21: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德兵 报道)2020年以来,中国本土生物制药产业链“补链”“延链”力度增强。一次性耗材、系统、设备等生物制药上游细分赛道高质量国产替代速度明显加快。

11月15日,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EO王逢受邀出席“高盛2022年亚太医疗保健论坛”时表示,乐纯生物过滤、一次性工艺袋及组装两大主要产品线的基础研发均取得突破性进展,90%以上已实现国产化。

心擎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徐博翎、纳微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必旺等生命科学、生物科技细分赛道企业家也围绕“聚焦进口替代:生命科学工具和医疗技术”专题发表各自观点,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王逢在介绍上游工艺、产品时表示,乐纯生物长期坚持更底层的材料学研究,在一次性袋子所用生物工艺薄膜(film)和分离过滤膜(membrane)两个领域均投入巨大科研资源。分别在上海和波士顿建立膜材料研发中心,并已率先攻克了具备国际高水准的film材料配方,实现了一次性生物工艺薄膜的自研和稳定本土化量产;对超滤、深滤膜等也采用“多团队、多方向”的方式加速研发,部分超滤、深滤膜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除病毒过滤膜仍在研发攻坚期,2-3年内也有望全面实现国产化,比肩甚至超越欧美巨头水平。

王逢认为,放到全球市场,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上游各细分赛道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为客户提供更“进一步的产品价值”。海外大药企除了关注上游服务、技术为终端创新产品在质量、品控、性能等方面提供帮助,更要求提供“可以加速药品上市的技术价值”,比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一点对于海外大药企更具吸引力。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