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

黄骅港这五年:大物流蹄疾步稳 奋楫扬帆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2-10-25 11:37: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时序更替,万物更新。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国家能源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党委严守初心、践行使命,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饱满的奋斗热情,携手共进,在煤港转型发展的答卷上,谱写着黄骅港人的新篇章。

这五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着眼大局,强化顶层设计融入新格局,立足和融入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指示精神,推进深化市场化运营的重要战略部署,建设3#、4#通用散杂货码头工程,推进配套的矿石装车工程、铁路装卸站,加快新建油品码头工程、7万吨级重载双向航道等项目,积蓄跃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这五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面向未来,持续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跟进国家“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强基固本提质增效,推动多元化散杂货货类结构调整,开通上海、大连、烟台、天津多条航线,引入化肥、重碱、钢管等多个新货类,拓展多家客户,擘画转型发展崭新画卷。

这五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立足长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面,大力推动技术研发成果在大物流发展领域的转化应用,门机作业智能控制、液化码头智能化、码头及堆场无人化、矿石全流程环保等多个课题研究,擦亮未来鲜亮底色。

实干笃行,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环境变化、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国能黄骅港务公司党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集团党组工作部署,认清形势,转变思路,补充自身短板,挖掘自身优势,于变局中探索转型发展新局。

五年来,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紧握重要战略机遇期,依托集团“大物流”发展契机,积极加强上下游单位的沟通协调,于2017年成功启动集团铁路返空业务,在集团内部首次实现水路—公路—铁路运输联动业务。在此基础上,公司积极探索集装箱倒散等新业务,在散货集装箱倒散业务流程、操作工艺以及工属具等方面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有黄骅港特色的工艺方案,为黄骅港打造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物流运输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质增效促发展。为提高作业效率,加快油轮周转,公司积极联合油品作业上下游单位,推行“双泵双线”工艺,使液化码头生产效率同比提升27.2%,单船在港停时平均下降10.21%,每月吞吐量由原来40万吨提升到51万吨。针对集装箱业务,公司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员,科学优化装卸方案,完善各货类工艺流程,改进吊索具,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使集装箱整箱装卸作业效率提升近4倍,集装箱倒散作业效率比最初提升了23%,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有效缩短船舶靠泊时长,提高靠泊期间单位收益率。2020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全流程效率提升,创新计划管理机制,首次提出“三船滚动”计划,优化排船机制,在生产作业各环节深度挖潜,作业效率提高17.6%,并于当年四次创开港以来单月吞吐量新高,连续三个季度创开港以来的季度新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为了加快黄骅港转型发展的步伐,2020年7月,公司3#、4#号通用散杂货码头正式开工建设。在项目建设中,公司克服疫情突发、劳动力短缺、材料价格上涨、船舶运力紧张等不利因素影响,科学组织计划编排、优化沟通协调机制、创新施工工艺,较计划提前4个月完成码头主体工程验收,并于2022年6月顺利完成配套10台门机整机上岸施工。伴随着10台新门机重载测试完成,公司大物流业务将正式向千万吨级迈进。

结构优化,迈出转型新步伐

2021年,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立足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以深化合作、加强一体化运营为契机,成立物流分公司,迈出了从内部专业化生产单位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的第一步,开启公司大物流发展新的征程,向着新发展阶段和更高平台加速前行。

物流分公司的成立对于公司来说,既是起点,又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市场的需求变化,公司主动自我加压,迎接新的挑战,将年初非煤作业计划570万吨调整为750万吨,增加比例达31.6%。公司创新业务组织模式,提出“场外直装”作业工艺,开辟金利达、港腾等港外货场,作为码头装卸货物的堆存中转场地,延展港口堆存空间。同时,以扩大市场为核心工作,积极主动拓展腹地多方客户,通过数据实时共享、线上对接、视频直连等多种方式最大化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在实施“量价互保”机制,稳定固有货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客户,承揽新业务。着力开拓集装箱市场,先后开通了上海、大连两条集装箱新航线,完善多元化业务,打破现有集装箱市场格局。深耕细作打造烟台港、青岛港、岚山港等港口至黄骅港多条精品航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强化港口综合枢纽作用。引入化肥、重碱、镀锌管等多个新货类,开发德安跃公司、大陆桥公司等多家客户,新客户增量达到了83.3%,进一步巩固市场占有率。

在激发内生动力,强化生产作业组织,提升作业效率,加强上下游衔接,拓展新货类市场等一系列工作举措下,公司2021年非煤业务屡破生产记录:6月份,完成散杂货吞吐量16.28万吨,创近三年以来单月杂货作业量最高纪录;8月份,完成油品吞吐量70.37万吨,首次突破70万吨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9月19日,油品单船卸货效率达1525.90吨/小时,刷新单船作业效率纪录;10月9日,油品单日作业量达36887吨,超原纪录187吨,创单日作业新纪录;年度完成非煤业务吞吐量854.89万吨,同比增长20.54%,完成年计划113.99%,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蹚出发展新路径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港口的智慧化建设已然成为各港口发展壮大的主要“赛道”。近年来,公司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推动互联网、5G通信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

发挥优势,引领产业技术突破。公司在实现煤线全流程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门机智能研究课题,利用缜密的技术分析,构建出无人智能控制架构,开展技术攻关。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攻克了数据智能感知建模、防摇定位、空间防碰撞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控制系统,在门机成功应用,填补了行业内门机无人智能控制技术空白,被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审机构评定为国内领先,将门机智能化水平领入新的发展阶段。

牢记“国之大者”,走好绿色环保之路。为落实国家、集团绿色发展理念,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结合新建3#4#通用散杂货码头,以及配套矿石装车站建设,大力开展矿石作业全流程环保技术研究工作,针对作业系统内缓存流程、直装流程进行拆解、分析,从环保管控角度出发成立专项课题组,深入进行矿石作业流程内环保管控风险点、矿石特性等多方面分析,优化设计,建立流程及粉尘分析模型,提出矿石作业流程环保管控初步方案,旨在攻克矿石外水在线检测、新型皮带清扫箱结构功能设计、皮带线洒落物料回收和清洗一体化系统、装车站廊式抑尘设计、车厢全自动清扫系统等多项技术难题,为建设矿石环保示范性港口提供技术保障。

立足新起点、着眼新形势。国能黄骅港务公司结合未来集装箱业务的前景预测和煤码头泊位船次及吞吐量分析,拓宽设计思路,开展煤炭码头集装箱作业功能改造课题研究,对岸桥自动化技术、空轨技术、IGV和无人集卡技术和智能化堆场等关键技术开展重点研究,搭建智能化、智慧化的专业集装箱海上运输路径,为打造行业示范性现代集装箱码头样板不懈努力。

逐梦新征程,奋进向未来。在新起点上,在产业转型发展的路上,黄骅港务将继续聚焦转型升级,找差距、补短板,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在改革护航下持续焕发生机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唐玲玉)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