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相渭萱)当前,周边城市疫情处于高位流行,苏州疫情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居民们的生活“慢”了下来,而有一群人的工作“快”了起来,他们面对家人的担忧,没有一丝犹豫,奔赴在战“疫”一线,扛起守护家园的责任。
张建平是渭星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每次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他都会早早到达现场,再次检查物资是否到位、现场设施是否规范等。同时参与现场秩序维护,即使嗓子喊哑了,依然坚持着。女儿张悦颖也和父亲一样在核酸检测点位上“战斗”,自开展区域核酸检测以来,张建平父女互相鼓励,并肩作战十余次,他们连轴忙碌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携手逆行赴“战场”。
阙洪林,渭北村工作人员,今年60周岁的他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协助渭北村做好各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布置工作。作为60.70寻味广场采样点的一员,他早早地来到点位,配合点位长完成各项工作。阙洪林表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虽然我年龄大了,但是一样能战斗。”铿锵有力的话语也在告诉我们他的执着与坚定。儿子阙少华,是渭塘镇“331”机制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刚开始,阙少华主要负责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在得知缺少信息录入员时,他主动报名,走到一线开展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工作。
张建平父女、阙洪林父子的故事只是渭塘镇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疫情面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以实际担当,奔赴各自的战场。
凌晨4点多,玉盘家园社区的工作人员濮红英已经来到渭星花园核酸检测采样点清扫落叶、清点采样物资,拉起隔离带布置场地,这是自渭塘区域核酸检测开展以来的第N次早起的清晨了。随着医务、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陆续到来,她又开始“唠叨”起核酸检测采样要注意的事项。“阿姨,您慢些,往这边走!”濮红英还参与到现场秩序维护、数据统计、场地的消杀、医废收集转运等工作中。濮红英表示,“虽然临近退休,但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还想尽一份责任,站好最后一班岗,服务好辖区居民。”
陆志青是钻石家园社区居委会委员,也是一名预备党员。自苏州疫情发生以来,他毅然奋战防疫一线,全力以赴当好防疫排查员、防疫宣传员、防疫安全员,很多居民把他当成身边的24小时防疫顾问,面对群众的疑惑,不论多晚他都耐心回复。同时,陆志青也是珍珠花园二期核酸检测采样点的点位长,现场管控、样本转运……一次又一次高效地完成其点位的区域核酸检测工作。“疫情就是集结号,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是组织对我们的考验。”陆志青说道。
在渭塘镇盛泽荡村,有这样一位志愿者,从2月的春寒料峭至4月的冷暖无常,从凌晨5点的星光稀疏,到晚上9点的月上柳梢,只要有命令就有应答,只要有任务就有坚守。他就是苏州胜达汽车厢体制造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建。由于工作时一直站立,王建腰疾复发。同事都劝他回去休息,他却坚持站岗:“等今天的工作结束后,再回去休息也来得及。”
星火微光,“疫”线绽放。在渭塘镇,还有许多和王建一样的志愿者,他们以防疫为己任,奔赴防疫一线,用行动汇聚起排除万难、砥砺前行的强大合力,成为抗疫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您好,请出示行程码、苏康码……”近日,在渭塘镇的各个卡口上,工作人员正对来苏车辆及人员进行逐一检查,并引导相关车辆办理通行手续。卡口的工作是无比艰苦的,无论刮风下雨,24小时不间断。“现在苦一点、累一点没事,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有消散的一天。”渭南村卡口负责人徐小民表示,“交通卡口是外防输入的最前线,也是关键一环,只有严格落实好这项工作才能够有效阻止疫情的蔓延。”
为提高辖区居民核酸检测工作效率,渭南村启动了一辆特殊的车辆——载着“大白”的“流动采样车”。“流动采样车已到,请还没有做核酸检测的村民尽快前来做核酸。”每到一处,流动采样车的“大喇叭”就开始“呼喊”。别看这辆车子不大,但是功能齐全,除司机之外,各配备了一名医护人员、信息登记员以及志愿者。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核酸检测工作。
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处于最紧要关头,松一寸就会退一尺、散一丈。在这场大仗硬仗中每一春之寂静,是为了夏之繁盛,让我们一起咬紧牙关,用最朴素的行动,最默契的眼神、最宽阔的肩膀,同我们这座城市一起全力以赴。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