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深挖跨越时空的遗产记忆

发布时间:2022-04-13 16:15: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借苏州古典园林推进历史文化精品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实践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城市的精神与灵魂。苏州古典园林内的一草一木、亭台楼榭,不仅仅是凝固的音乐,准确地说是一首首凝露鲜活的诗。这里的一切均融合了人类与自然相映成趣的天然元素。这些深藏在城市坊里隙地以景象空间再现自然空间的古典精粹,有如绘画之缩千里江山于尺素,或借鉴一弯清流、几块山石给人以深山濠濮的印象,或让人在幽美可亲的咫尺山林,曲径通幽中寻觅天然成趣的身临其境之中。无论是林泉幽壑还是澹泊湖山,无论是乡野曲径还是水殿风荷,任您循环往复,还是步移景异,草香弥漫的阡陌始终守着纯真的古意,把您也收藏到富丽典雅的气质里。这些悠久的历史和高深的造诣,堪称艺术而无愧;在世界造园史上,它也独树一帜,并曾对东西方造园艺术产生过重大影响。

1997年至今,拙政园等九座苏州古典园林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价值赢得全世界的认可。对于这份全人类的文化遗产,苏州历来把加强古典园林的保护管理和推进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高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持续推进园林保护修复、提升园林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同时,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创新园林传统园事花事活动,丰富园林文化旅游产品,提升园林旅游品质。

近年来,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园林职工,同心协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资源,注重突出文化遗产价值的阐释,弘扬园林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园林旅游的体验度,促进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深度体验园林文化载体

注重园林价值的展现,不断探索和深挖园林文化内涵,糅合传统艺术与新媒体,深度体验式文旅融合项目陆续推出,将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的避世隐逸、师法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智慧转化成当代生活适应的方式,其中的例子如:

1.网师园传统夜游园。网师园夜花园项目是从1990年开办至今的老牌夜游体验项目,将昆曲、评弹、江南丝竹、民族舞蹈、民族服饰及民乐独奏等分别设置在网师园各厅堂斋阁和花园高墙内循环演出,借“小片段”展示“大文化”。他们将节目串成一条特色夜游线:当您在手提灯笼仕女的引导下,踏着被岁月磨砺的路面,走进诗意般的心灵空间,此时此刻,会让您悚然一惊,这才是古人的高雅与魅力的所在。这里星光与月色、建筑与景观、述史与记事、雅典与富贵随处可见,书香叠着花香,水波叠着绕梁。让每一位入园的游客在移步换景中,体验传统的江南水乡特有文化,这些文化又经人为糅合多种艺术元素后显得春燕般湿润的呢喃。如果您刚好撞上连绵细雨听完一段,不妨自己独自在霏霏细雨中踟蹰,那韵味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眼前一潭静水,天地默然中,唯有江南丝竹声声悠扬!作为东方音乐的代表,古琴演奏家在线条间用纤纤玉指舞出流畅的旋律。古琴不能与其他乐器合奏,如果放在交响乐里古琴的声音会被淹没,而一旦独自演奏,在技巧情感的表达上,特别是遇到知音,就会充满魅力地展示出自己的丰富,它就像高士,不擅于人群中哗众取宠。

这一档品牌节目经过三十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从当年的厅堂演出到沉浸式游园,从吸引外宾到受到年轻游客的青睐,形成了古典与现代兼容并蓄,园与曲相得益彰,有形的世界遗产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的独特风格。

2.狮子林晨㬢游。狮子林“晨曦游”项目是面向高品质游览需求的游客,提供的一类定制化旅游服务。拂晓之时,狮子林尚在一片秀美氤氲之中,“晨曦游”的游客在开园前一小时,提前进入这片禅意园林。这里的石峰是人工与大自然得天独厚的恩赐,禅意在晨曦的雾气中虽是看不甚清,但让你能感受到自然的清新淡雅与脱俗的慈航普度,在这里形成一个属于彼此间转换的心理历程。如果刚好前一天园林被细雨浸湿,那山石更显得氤氲,让你能在影影绰绰中握雾拿云,云水丛林饱满欲滴,山间溪水仿佛亦变得粗壮许多,此时没有如织的人潮,游客可以在导游的细致讲解中,感受天如禅师建园中所遗留的“禅意”,获取“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的自然之趣。让游客在品尝苏式茶点、聆听吴语评弹、参与苏扇手工制作,增加对园林文化、苏式生活的体验感。该项目于2021年荣获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产品创新大赛一等奖。

3.拙政园“拙政问雅”。拙政问雅项目依循东方园林的核心美学思想与营造方式,以拙政园最精华的中部园区为展示空间,结合拙政园现有的山水、建筑空间布局,以雅致生活为主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种种雅趣场景重构,循空间递进,营造出雅事、雅兴、雅致,重温古代文人雅士的文心雅致与心境哲学。借助跨媒体技术,让拙政园的山水加入了光和声的元素,由此打造出一幅通五感、表古今的江南立体山水画卷,展示夜间园林的动态美学。苏州人很精明,他们早就知道先祖留下的这一切,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因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当年所有者,主要为古代在任或退休的达官显贵,亦即所谓的士大夫,还有豪绅、大贾之流;小园主则为拥有起码资财的骚人墨客之类。具有文化修养的封建官员们,感于宦海沉浮而标榜田园、山林的归隐,以示高雅。城市宅园恰可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使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享受兼得,与士大夫有密切联系的豪绅、大贾,也多建园。

实际上,江南私家园林的“城市山林”、“咫尺山林”的形式,本身即显示了园主所属阶层的特征。在有限的坊里隙地创造幻觉无穷的自然风景,这种“城市山林”不失为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尺度缩小的山水景象——“咫尺山林”无需长途跋涉之苦,可收湖山逍遥之功,它正可满足士大夫优哉游哉,信步山水、消遣闲情逸致,甚至但求“卧游”、“神游”的园居方式,而鲜有体育活动的功能。拙政园凭借自己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规模、地位、影响力,由此园来展示这一主题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游客通过“李宅八景”感受古人雅致的生活空间与跃然而出的江南文化,园林夜景如画轴般循序而渐进,让游客感受获得心灵的休息和安宁,唤醒出不朽的人文经典。

二、促进园林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

遗产文旅融合再“加速”,苏州园林以文化为引领,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在挖掘时代价值上做足文章,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结合科技、创意等新要素手段将遗产文化与旅游从“深度融合”向“全域融合”推进,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项目,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优势,走向诗意的远方,让文化遗产滋润美好生活。今天的园林保留了往世的书香雅致,多了份胸怀迎接每一位热爱她的人。在艺圃,品《长物志》的书香化为延光阁缕缕茶香;在可园,晨曦中伴着往昔书院的读书声萦绕;在耦园,乘坐着小船摇着橹随风飘荡漾,慢慢悠悠地来到双照楼“江南小书场”,安安静静地听一段关于园主沈秉成和严永华的《耦园情》;在怡园,听1919年仲秋那场盛大琴会的余音绕梁;在沧浪亭,化身《浮生六记》剧中人,穿越时空和沈复芸娘相聚,随着他们徜徉在清风明月下的园林之中。

近年来,苏州古城持续健全政策管理和规划指导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特别是在文物建筑的修缮中,绝对尊重历史。修缮工程项目必须深度挖掘历史资料,与现状实物相互印证,遵循文物建筑保护的真实性、最小干预性、整体性、可识别性的原则,力图恢复建筑原真的历史风貌。

三、面向未来推进园林遗产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也是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教材。近年来,苏州古典园林在推进遗产活化利用、促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始终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的平台优势,丰富遗产旅游的教育宣传内容,面向全国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体验活动,园林书法描红研学、网师园园林模型制作研学、狮子林石头彩绘、留园“窗景如画”体验课程等受到广大青少年的热捧。在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开展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的典型案例,苏州古典园林研学课程向世界进行了展示。近日好友从北京传来,“2021年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和“2021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名单揭晓,由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选送的“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旅游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本次全国文化遗产旅游案例评选活动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承办,通过宣传文化遗产旅游的典型做法和经验,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本次活动全国各地共有146个案例申报,经过15名文化遗产、考古、旅游、博物馆等专家学者前后两轮综合评议、实名投票,“苏州古典园林文化遗产旅游案例”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案例”奖!这是喜事,也是鞭策!愿苏州古典园林保护与研究再上层楼。

(作者/丹青 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