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淡黄柳·九里石塘

发布时间:2021-12-21 13:22: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严昕东

时冬未寒,日午寻石塘。廷秀诗篇镌照壁。踏行遥想历朝,多少纤夫挥汗雨。

浩荡来。当年漕运盛。百里淌、半吴江,看天下财赋此路进。而今迈为,水载文昌,万世长咏流传。

注解:

1.“九里石塘”:指吴江区运河古纤道,全长约1800米,始建于唐,重建于元至正年间,所以又称“至正石塘”,明清两代多次修葺,现存驳岸的巨型青石即为元代遗存。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昔日留下来的诸多驿亭、桥梁、纤道等历史印迹,或失去了昔日的风华,或随着时光销声匿迹。惟有吴江这一段,繁华中依然静静地延续着历史的痕迹。这里,曾经有一个辉煌的名字,叫“九里石塘”。九里石塘既是河岸又是纤道,还被充作驿道,历史上曾是水陆两用的交通要道之一。这段古纤道曾有九座三至七孔石桥,现在仅存3座。吴江的这段古纤道已是江南运河上现存惟一的古纤道遗址。过去沿运河便有纤道,现在却是独有的。

2014年0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江南运河苏州段、盘门、宝带桥、山塘河历史文化街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和吴江古纤道都是众多遗产点之一。

2.“廷秀诗篇”:南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写下《过太湖石塘》:“才转船头特地寒,初无风色自生湍。堤横湖面平分白,水拓天围分外宽。一镜银涛三万顷,独龙玉脊百千蟠。若为结屋芦花里,月笠云蘘把钓竿。”

3.“百里淌、半吴江”:指京杭大运河苏州段长约160多里,其中吴江段占了一半里程以上。

4.“天下财赋此路进”: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5.“迈为”:指大步跨越善作为,精准谋划,多措并举,扎扎实实把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做好。

6.“水载文……流传”:指大运河悠久的历史,珍贵的遗产、流动的文化,必将世世代代吟咏保护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倪洪亮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