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张诗启 杨济同)日前,沧州渤海新区举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沧州市生态环境局渤海新区分局有关人士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扎实推进环境生态化战略,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力编织“生态绿网”。
据介绍,沧州渤海新区用好环境改善大民生,生态环境和质量展现新变化。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领跑全市,获评“绿色发展示范城市”和“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今年以来,沧州渤海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8(同比下降5.0%),PM2.5为35ug/m³(同比下降2.78%),优良天数217天(同比增加11天),获得沧州市奖励160万元。
沧州渤海新区坚持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一是深化VOCs治理,二是严格燃煤管控,三是强化扬尘管控,四是严禁露天焚烧。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一是强化河流综合治理,二是强化近岸海域综合治理,三是强化工业污水和入河排污口综合治理,四是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五是强化湿地环境保护提升。坚持科学治污,着力构建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环境监管屏障。一是用科技力量精准监管,二是用法治力量护卫环境,三是用政策力量服务发展。
据介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渤海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金字招牌”,吸引各种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形成发展新动能。紧紧围绕智慧绿色港口建设,严格“汽运煤”禁令,加快“公转铁”步伐,实现皮带机、转接机房、堆料机等环节煤尘近零排放。投资1.2亿元对一千吨煤炭码头功能进行转型改造,成为省内唯一专业旅游码头。神华港区获评3A级景区,成为全市首个工业游景区;绿色安全评价位列全国沿海港口第一;沧州黄骅港已建成8套高压和11套低压码头船舶岸电系统,提前三年完成省岸电部署建设目标,绿色港口建设走在前列;沧州黄骅港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十强,集装箱增速全省第一,黄骅港被《中国水运报》评为“中国最美港口”。在煤炭港区规划建设了两块生态湿地,建设面积约20万平方米,蓄水能力超25万方,主要通过对含煤废水的有效收集和分级沉淀,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建设了压舱水回收系统,在全面改善港区环境的同时,可节约用水成本近500万元,形成了以“两湖”“两湿地”为基础,水域面积近30余万平方米的生态水系统。坚持改造盐田、恢复生态,建设集湿地、水面、沙滩等为一体的沧海风景区,打造我国沿海最大的景观内海,“盐汪子”变成“金沙滩”。本着依势造湖、随形赋神、赏用兼顾、利生惠民的理念,将原土坑地貌升级改造,打造了贝壳湖景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