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王可)10月30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经过前期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目前已进入规模化试点和县域全覆盖建设阶段。本书分为总报告、统筹篇、地区篇、专题篇四部分,从总体发展、各级统筹、地区实践层面立体记录了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进展,并设专题探讨了县域医共体的信息化建设成效、组建模式等问题,以期为政府决策建言献策,为各地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蓝皮书指出,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思路日益清晰、重点和关键点日益明确的基础上,2017年4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进一步明确了医联体建设试点框架和形式探索的试点任务,并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具体目标。在医疗体组建的四种模式中,提出了“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至此,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首次在国家政策中正式面世,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发布,提出推进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及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的要求。这样,基于信息化的远程医疗体系建设成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健康数据逐步电子化,各类数据信息共享,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都为县级医疗服务共同体信息化建设提速,同时也为县域内远程医疗服务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效果显著。2017年,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82.5%,73.4%的医疗机构实现了医联体内检查结果互认。为了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18年8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8号)印发,强调医联体建设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疗集团组建第一次并列提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成为推进城乡分开和县域分级诊疗的重中之重。至此,中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入“一统筹、四分开”网格化布局、资源下沉、信息共享、远程医疗全覆盖的新阶段。
责任编辑:倪洪亮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